教務發〔2020〕129號
各有關單位:
根據學校2020年課程思政、新工科等教學改革研究立項工作要求,經個人申報、學院初審、專家評審,確定立項課程思政專項研究項目9項,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6項、常規教學研究項目2項,具體立項名單見附件1。請各有關單位按照以下要求開展研究工作。
一、經費與周期
1.課程思政、新工科項目
(1)項目周期:2年。
(2)經費:0.5萬元/項。
2.常規項目
(1)項目周期:2年
(2)經費:重點2萬元/項,一般0.5萬元/項
二、項目管理
1.各項目所在單位要做好項目的組織實施、監督、檢查和協調工作,為項目研究人員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支持,請項目負責人嚴格按時間進度完成項目。
2.學校將對項目研究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加強檢查與指導,項目研究期滿后,統一進行結題驗收,以促進教改項目研究工作順利進行,并取得預期研究效果。
3.項目經費在開題合格后下撥50%,完成結題后下撥50%。終止項目收回前期所有撥款。
三、項目開題
1.學院開題。項目負責人填寫《西安工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任務書》(以下簡稱《任務書》)(附件2)和《西安工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開題報告》(以下簡稱《開題報告》)(附件3)。學院組織專家評審后給出開題結論,結論分為“通過”或“不通過”。
2.材料報送。學院將開題計劃、《西安工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開題結果匯總表》(附件4)、《任務書》《開題報告》等材料一式一份,于2020年12月28日前報送教務處教研科,電子版發至郵箱zhangying101@xatu.edu.cn.各項目組將簽字蓋章后的《任務書》《開題報告》掃描成PDF格式,登錄我校質量工程平臺進行提交。質量工程平臺網站為http://xatufanya.zlgc2.chaoxing.com/。
3.校級開題答辯。在學院開題的基礎上,學校抽取20%的項目進行校級開題答辯(答辯時間另行通知)。
四、其他要求
1.任務書
(1)重點項目的研究成果中,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的教改論文,或至少有4篇公開發表(具有ISSN及CN刊號)的教改論文。一般項目的研究成果中,至少要有1篇公開發表(具有ISSN及CN刊號)的教改論文。
(2)項目負責人至少有一篇第一作者的教改論文。
(3)每個項目至少經過一輪教學實踐,并取得較好效果。
(4)規范填寫教改項目任務書,根據項目研究方向明確預期成果,避免模糊概念(如1-2篇論文),結題時以預期成果為考核標準。
(5)任務書中研究成果不能低于立項申報書中所報成果。
2.教學研究論文
(1)發表的論文應與項目研究時間、項目成員、項目研究主題相符、一篇論文只能作為一個項目的成果;
(2)不得用科研論文替代教改論文;
(3)教改論文必須注明“項目來源及編號”;未標注論文不能認定為項目成果。
3.項目負責人在質量平臺中查看立項申報專家意見,并在開題報告中對專家所提出的修改意見進行響應。
附件1: 《2020年西安工業大學課程思政、新工科等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名單》
附件2.《西安工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任務書》
附件3.《西安工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開題報告》
附件4.西安工業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開題結果匯總表
教務處
2020.12.7
附件1:
序號 |
學院 |
項目編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主持人 |
項目參與人姓名 (共4人,按照排序填寫) |
等級 |
資助經費(萬元) |
1 |
2 |
3 |
4 |
1 |
新生院 |
20JGZ11 |
工程圖學系列課實施“基礎平臺+進階提高”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
高佳宏 |
王琳 |
林曉凡 |
李小麗 |
杜彥煒 |
常規重點 |
2 |
2 |
新生院 |
20JGY34 |
《大學計算機基礎》線上教學模式探索 |
周江衛 |
李文 |
孫曉燕 |
羅鴻雁 |
|
常規一般 |
0.5 |
3 |
光電學院 |
20JGY35 |
新工科建設視域下傳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為例 |
吳慎將 |
張維光 |
段存麗 |
聶亮 |
王佳 |
新工科一般 |
0.5 |
4 |
電信學院 |
20JGY36 |
基于學科交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研究所,探索創新工程教育組織模式研究與實踐 |
閆克丁 |
廖福元 |
趙晨 |
孟祥艷 |
堅佳瑩 |
新工科一般 |
0.5 |
5 |
計算機學院 |
20JGY37 |
面向新工科的“人工智能+X”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平臺構建 |
劉寶龍 |
王亞文 |
徐淑萍 |
吳瓊 |
黃姝娟 |
新工科一般 |
0.5 |
6 |
計算機學院 |
20JGY38 |
基于智慧工場的多層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探索 |
曹子建 |
于帆 |
梁向陽 |
司利鵬 |
胡秀華 |
新工科一般 |
0.5 |
7 |
建工學院 |
20JGY39 |
面向新工科教育的土木工程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 |
李成華 |
劉慧萍 |
陳超 |
于遠祥 |
劉麗萍 |
新工科一般 |
0.5 |
8 |
新生院 |
20JGY40 |
針對地方高校新工科通專融合需求的物理公共課程體系構建 |
許世軍 |
王曉穎 |
王黨社 |
陳芳 |
于鋒 |
新工科一般 |
0.5 |
9 |
經管學院 |
20JGY41 |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師育德意識與育德能力培養路徑研究--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為例 |
李育英 |
鐘定國 |
李明 |
陳曦 |
趙玉姝 |
課程思政 |
0.5 |
10 |
建工學院 |
20JGY42 |
《建設法規》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隱性融合應用研究 |
李銘 |
周雪峰 |
楊帆 |
彭晶蓉 |
劉冬 |
課程思政 |
0.5 |
11 |
文學院 |
20JGY43 |
外語類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的實踐研究--以《綜合英語》為例 |
張靜華 |
袁芳 |
何璐 |
朱曉蕓 |
雷華 |
課程思政 |
0.5 |
12 |
新生院 |
20JGY44 |
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工科數學課程思政建設的途徑、載體和有效性研究 |
李花妮 |
馮孝周 |
趙東 |
路暢 |
宋達霞 |
課程思政 |
0.5 |
13 |
新生院 |
20JGY45 |
《高等數學》課程思政典型案例探索與研究 |
伏文清 |
李蕊 |
王小敏 |
李倩 |
王艷紅 |
課程思政 |
0.5 |
14 |
新生院 |
20JGY46 |
《線性代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施路徑的研究 |
路暢 |
李蕊 |
馮婷 |
馬曉麗 |
李曉紅 |
課程思政 |
0.5 |
15 |
新生院 |
20JGY47 |
體知視域下思政元素融入羽毛球課程實踐 |
魏中 |
劉潔 |
周莎莎 |
王幟 |
劉荃欽 |
課程思政 |
0.5 |
16 |
新生院 |
20JGY48 |
基于課程思政的《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教學改革探索 |
王淑蓉 |
喬奎賢 |
趙妮 |
徐靜 |
|
課程思政 |
0.5 |
17 |
新生院 |
20JGY49 |
新時代高校公共外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 |
石雛鳳 |
雷華 |
高業艷 |
衛碧芹 |
康立華 |
課程思政 |
0.5 |